就算至聖斬有百分之九十九的責任,難道你斬系法術就一點錯都沒有嗎?
其實我自己玩的時候倒沒有所有法術位都拿來斬,開個10分鐘的虔誠護盾或者防護善惡都能提高生存能力,牧師專註另有他用的時候有第二個能放祝福術的人也很有幫助。但斬系法術這部分確實有點彆扭,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專註時間又不像脆弱詛咒那麼久,生效依賴命中的同時還可能再需要豁免來完全發揮威力,而除傷害以外至聖斬在保證收益的方面也是有優勢的。
“有些法術適用於特定場景,所以不能單純看傷害"這點當然沒錯,但這些斬有的在適用場景下也表現得半斤八兩,有的特定場景的範圍又過於狹窄了。
比如烙印斬:
“敵人隱形了,攻擊打不中啊”
“那你反隱啊”
“我完施法了,還是看不見啊”
“你得打中啊”
“敵人隱形了,攻擊打不中啊”(美國人丟椅子.jpg
比如雷霆斬:
“路太窄了,我要把眼前的敵人推開,以便能夠攻擊到他身後的敵人或者是痛擊倒地的擋路者“》“哦,成功了!現在我可以在敵人起身之前打出僅剩的一次攻擊,或是將敵人的遠程...等等,剛才飛出去的人是不是把10尺外的走廊給堵住了?”
而且如果目的是先切後排,打不打這一下傷害區別也不大,對部分敵人使用不消耗法術位的推撞可能更合適
比如激憤斬:
“邪惡的敵人,在主的威光下顫抖吧!休想靠近我或是我的同伴一步!”
(敵人繞着聖武士繞圈)
“你這個卑鄙的混蛋!你在做什麼?哦,你確實沒有在接近我,只是與我維持同樣距離,然後朝着我同伴的方向離我遠去了。那行吧,但是借機的傷害還是要吃下的”
你說它沒有達到目的吧,至少切到後排的敵人現在有劣勢了。被切了,但沒完全被切。
如果我寫私設的話,大概會是另一種思路,XX斬在接下來的一次或幾次攻擊中忽略隱形帶來的劣勢(具體幾次這種平衡方面我就不摻和了),然後加少量傷害。這樣才是一個能和至聖斬分清界限的功能性法術。目前的情況如果拿火球術來指代至聖斬,斬系法術算不上解除魔法,而是“擊中敵人後有概率產生其他效果的燃燒之手”
提供一個思路:烙印斬除了目標現形以外,目標周圍也會。
確認隱形怪都只打近戰或是隊伍主要輸出是戰士這種近戰(甚至自己)時,你大可對自己或戰士等近戰輸出放烙印斬。沒必要拘泥在一定要打在敵人身上。打在自己或其他近戰身上可能效果反而更好。以上先無視,我自己理解錯了(這樣想想還因此判錯了幾次),那麼應當用準備動作在對方攻擊時還手。
至於雷霆斬的舉例很明顯不太恰當,因為如果是一個一定要推開才能通過的地方,就算他飛出去把另一個走廊擋住這跟此時此刻可以通過『本來被堵住』的地方並不衝突。
至於激憤斬,繞圈固然可以但移動也會大打折扣,並不是沒效果。 你可以自己算一下走直線跟『不接近而繞圈圈走到後排』之間的距離差距多明顯。(更不提如果是無法繞圈的地方等等)
當然要讓效果好一點,用觸及武器會更好,也可以打完敵人後故意騙他藉機(或他不藉機也行)來拉開距離,讓這個『繞圈』行為的代價更大,相對來說玩家要付出的代價就是微乎其微了。
老話一句:戰鬥不是只有dps。你的舉例我必須老實說,有點刻意而為之,有失公允。
真的只看dps的話那也不用討論至聖跟其他斬的差別了,建議職業都用戰士跟法師即可。
(至於只提這幾個斬的原因是我認為高環位的斬效果就更明顯了,應該不用拿出來分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