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点内容仅供爱好者学习研究参考,不得作为商业用途果园IP网址: 45.79.87.129 IRC: 47.104.23.230 (GB-6667/6668/6669)查看你的订阅:点击这里 查看最新帖子:点击这里最新开团寻团:招聘广场 最新跑团工具:使用指南需要注意事項:果園風紀 便捷路标指示:果园导航
F·U·罗格纳中世纪货币简单讲解首先从大家非常熟悉的英镑谈起,旧英镑换算公式即1磅=20先令=240便士,这则等式在中世纪也有意义。货币一英磅即一磅重量的白银所具有的价值,这个价值在中世纪非常大,一般情况下是用不到的。先令(shilling)是一种金币,起源非常早,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代的苏勒德斯币,便士(pence)是小额银币,在中世纪,它的名字第纳尔、德涅尔或许更为人熟知。记住这则等式,虽然在不同的时代和国家,单位名称和具体换算数量会有一些差异,但以上基本关系在墨洛温王朝时代就已经基本确立。一般来说,货币单位同时也是重量单位,表征其在足值金银条件下的硬币重量,但是硬币由于经济条件和财政状况的变化,其价值和重量会有非常大的变化,以下给出的重量仅具理论意义,代表其最初发行的情况。传统的罗马币制1奥里斯(aureus)金币=25第纳里斯银币(denarius)=100塞斯特斯银币(sesterces)=400阿斯铜币(as)后来罗马-拜占庭帝国经历过多次自上而下的币制改革,其中以戴克利先和阿纳塔修斯一世的影响最为深远,基本建立如下关系金币 苏勒德斯(solidus) 足值黄金重4.48克。这种金币的名称非常多,如诺米斯玛(nomisma)、海披伦、珀佩、玛克斯、曼根等等 半西斯(semissis) 重量和价值为苏勒德斯币的一半 1/3西斯(tremissis),又叫特雷斯(triens),苏勒德斯币的1/3银币 斯力克(siliquae)24斯力克=1苏勒德斯 半斯力克铜币 弗里斯(follis)取代阿斯 1弗里斯=1/8斯力克=1/4德涅尔西欧蛮族国家的货币体系基本照搬此系统,并且以君士坦丁堡的皇帝的名义和头像发行。金币除了国与国之间的支付往来,在经济生活中仅有纳税之用,银币的用处也不多,日常支付使用铜币已基本满足需要,可见经济衰落的程度。在考古发现的金币和银币中,也以小额的特雷斯金币和半斯力克银币为主。7世纪,法兰克墨洛温王朝和盎格鲁-萨克森王国开始确立以半斯力克银币为主的货币价值体系,名称采用罗马时代的第纳里斯,这是中世纪德涅尔(denier)-便士银币的前身,此后5个多世纪,它不仅仅是西欧的代表货币,也是唯一通用的货币。大概的换算关系1磅银=20特里斯金币=240第纳里斯基本成立。另外,虽然在今天我们比照拜占庭帝国的苏勒德斯金币,将西欧发现的小额金币称作特雷斯,但有理由相信,当时它们在西欧的名称就是苏勒德斯,由此,英国的先令、法国的苏(sou)在词源上,此等式也可一一对应。10世纪西欧中央政权分崩离析,各地伯爵或通过恩赐或通过篡夺获得了铸币权,德涅尔币的成色出现了较大差异。西欧经济复兴伴随着十字军运动重新开始的东西方贸易,小额银币也已经不能满足商业需要。1202年威尼斯开始发行一种更好的大额银币格罗索(grosso),纯度0.965,重2.18克,起初等于24个德涅尔。随后,意大利诸城邦和西欧各国如法炮制,纷纷开始铸造自己的大额银币,与德涅尔的比价也基本固定在1:12左右。法国的图尔格罗斯币(gros tournois,图尔是法国王室唯一指定铸币厂)比威尼斯的大得多,重4.22克,它的价值在一段时期内等于苏币(苏勒德斯),1290年腓力四世将图尔德涅尔贬值,比价重新规定为1图尔格罗斯=13又1/8图尔德涅尔。英国没有出现德涅尔币大幅贬值的情况,因此新格罗特币仅等于4便士,没有形成二级记账货币体系。帝国的情况与法国类似,诸侯们仿造图尔格罗斯币铸造格罗申币(groschen),与芬尼(德涅尔、便士)的比价也没有较大变化。在理论上,帝国货币一直沿用加洛林标准,即240芬尼=1磅。12世纪开始,160芬尼=1马克(黄金)。在意大利南部和西班牙这样一些与东方联系密切的地方,黄金货币从来就没有停止流通,拜占庭和阿拉伯金币对地中海贸易不可或缺。西欧其他地方,金币也于12~13世纪的经济复兴中逐渐恢复使用。1252年热那亚和佛罗伦萨分别开始铸造名为热那维诺(genovino)和弗罗林(florin)的金币,这两种金币均重3.5克左右,足金。热那维诺及它的1/4塔罗币(quartardlo)被广泛用于西地中海和黎凡特地区;另一方面弗罗林币通过南欧日益重要的贸易线路进入西欧和北欧,成为后来大多数欧洲金币的原型。拜占庭帝国的衰落使旧苏勒德斯金币已经无法满足贸易需要,1284年,威尼斯开始发行杜卡特金币(ducat),它与热那维诺和弗罗林等值,也是足金铸造。由此,在欧洲-地中海世界,形成了弗罗林、杜卡特二分天下的国际金币格局,前者主要在西欧,后者主要在黎凡特。继这些国际金币后,国家金币也逐渐出现,法国于1296年、1303年两度尝试发行相当于两个弗罗林的西特币,均告失败。直到1385年新的标准金币埃居(ecu)成功推行,一直使用到路易十四时代。埃居重4.079克,以后还曾不断改铸。英国1344年发行的贵族金币(noble)重8.972克,价值6先令8便士,相当于半马克(金)和1/3磅(银)在帝国内,莱茵兰诸侯们就发行黄金货币达成共识,将他们仿造的弗罗林币标准统一起来,统称莱茵盾,简称盾(guilden),音译古尔登。1354年1盾含23又1/2克拉黄金,66盾=1马克,与佛罗伦萨的弗罗林相同;15世纪固定为19克拉。
正如古代金色的金属都是金子一样...成色....一般平民哪里会
虽然学了不少东西,但是这题跑的真是没边了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