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你听一听这期Dragon Talk 【https://dnd.wizards.com/articles/features/james-haeck-dd-writing】, Jeremy Crawford花了半小时详细解释了Stealth的RAW和RAI,以及实际应用的场景。毕竟当你讲遮蔽、视觉这些东西的时候,最合适他们的动作是Hide。
多谢,这个系列感觉很实用啊,但不知道为什么他们不直接把重要内容写下来,非要搞成访谈,听的我好着急。
要是有人也没听过,稍微总结下:
躲藏:
躲藏包含两方面的要素,视觉和听觉。当你躲藏时,你试着隐蔽视觉和听觉线索。
一般来说,在你成功躲藏后,只要你不大摇大摆走出躲藏物,或者大喊大叫,就可以保持躲藏状态,不用再投骰子。不过也有特殊情况,这取决于DM,比如某人若全神贯注于某事,那么哪怕你在光天化日下接近他,都可以试图躲藏并保持躲藏,甚至不用投骰子就可以判定为已经躲藏。
察觉:
你的被动察觉永远激活(只要赋予你这个察觉能力的感官还在工作)。当你主动察觉时,哪怕你扔出更低的察觉,那只代表你那一次察觉很草率。你的被动察觉仍然能发现敌人。
战斗中的躲藏与隐身:
隐身:别人看不到你。但可能会听到你。一般来说在战斗中敌人仍旧能知道你的位置。
躲藏:把听觉线索也隐蔽掉,彻底藏起来,不让敌人知道你的位置。
只是隐身,敌人也许仍旧能感知到你的位置。但躲藏后,敌人就彻底连你的位置都不知道了。
如果敌人的注意力被其他事情深深吸引或者敌人比较蠢,那么也可以判定隐身了就躲藏了,即完全不知道你的位置。这都取决于DM。
PS,DND的战斗中,一般不讨论角色的朝向,因为假定角色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
PS,隐身这个状态本身就已经很强了,哪怕别人仍旧知道你在哪。比如,必须看见你才能释放的法术,只要你隐身了,就没法对你施放。
躲藏后攻击:
你躲藏起来后,若你离开躲藏物,跑出来打人,那一般判定在你攻击前,你就已经失去躲藏状态。若你在躲藏物后面发起攻击,那一般判定在你的攻击命中/落空后,你才失去躲藏状态。当然,这都取决于DM,他可以灵活调整。比如,你说想从躲藏的木桶后冲出来跑10尺攻击某人,那么DM也许觉得10尺对你的人物来说转瞬即至,同时那个敌人正被你的队友围殴无暇他顾,那么DM就可以判定你在攻击命中/落空后,才失去躲藏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