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战报一则,用来引出话题
时间:某次跑团中,我们要进行保护任务,需要前往建筑物的三楼和目标人物接头,目标人物被邪教徒逼上了建筑物的顶楼(也就是三楼)
地点:每一层楼都有邪教徒分散把守在阻击追兵,二楼的地形呈“回”字形
人物:6级诡术师+6级勇气诗+6级战争牧师+残疾NPC
条件:目标人物触发了德鲁伊的保护仪式,所以整栋建筑都被大树洞穿,并且邪教徒为了逼目标人物就范选择了在二楼放火。二楼的天花板已经出现了局部坍塌。
战况细节:
1、我们清理了“回”字底边的一批把守的邪教徒,均为残血。
2、通过审讯俘虏得知“回”字正中的升降梯囤满了蹲守的敌人,并且通往三楼的楼梯就在回字的左下角。
3、察觉检定发现“回”字左边有持盾集群正在朝着底边前进,无法进行短休。无奈决定从底边强冲楼梯。
4、隐匿检定失败,被“回”字左上角埋伏的弓箭手射击但未命中,进入先攻轮。
5、考虑到队伍血量可能扛不住弓箭手齐射以及被持盾集群借机,我(诡术师)和队友商量后决定用【无声幻影】模仿15尺立方的“落石”现象来封堵“回”字左边走廊,同时瞬发超魔次级幻影+诗人动作次级幻影配合创造“落石”的声音来增强骗人的成功率。
我放【无声幻影】的目的是用15尺立方的“落石”幻象堵住狭窄的通道
最低目标是造全身掩护+重度遮蔽,从而隔断对方的视线防止远程攻击。
中级目标是如果能消耗他们一轮以上的动作用于智力(调查)检定那就更好。
最终目标是如果他们检定失败进一步导致他们因为通道被堵而决定绕远路追击就可以为队伍增加跑路的时间。
PHB法术:无声幻影/
无声幻影 Silent Image
吟游诗人、术士、法师
1环 幻术
施法时间:1动作
施法距离:60尺
法术成分:V、S、M(少量羊毛)
持续时间:专注,至多10分钟
你创造一个影像,其形象来自一个大小不超过边长15尺立方体的物件,生物或其他的可视现象。影像出现在施法距离内你能看见的一处位置并在法术持续时间内持续存在。该影像是纯粹的视觉影像;它不会被听觉,嗅觉或其他感官感受到。你可以用动作将影像移动到施法距离内的另一个位置。影像改变位置时,你可以改变影像的外观使其移动得更自然。例如,如果你创造了一个生物的影像并移动它,则你可以改变影像,使它看起来就像是在走路。
由于影像无法被碰到,任何与该影像进行的物理互动都会暴露其幻象的本质。一个生物用其动作调查影像时,它可以进行一次对抗法术豁免DC的智力(调查)检定,以判定是否看穿幻象。辨出幻象的生物可以看破该影像,在该生物看来会透过影像看到其背后的事物。
但是实际的结果是,轮到敌人弓箭手行动时,敌人弓箭手直接朝着“落石”射箭,结果由于“物理互动”导致幻象被破,之后持盾集群直接“疾走”冲破“落石”幻象直接冲到了我们面前。
当然最后由于各种原因,我们还是成功地到达了三楼完成了任务
后续跟DM复盘的过程中基本是达成了“彼此关于幻影的作用没有对上电波而我也没有进行详细说明”导致的问题,但是由此引出了几个关于【XX幻影】的裁决尺度的问题:
1、【XX幻影】所创造的影像对于NPC来说是什么体验?
幻术Illusion。幻术法术可以蛊他人的感官或心灵。它们令人看见不存在的事物,或者看不见存在的事物,还可以使人幻听或记起没有实际发生过的事。有些幻象任何人都可见,而最阴险隐秘的幻象则会直接将影像植入某生物的思想中。
正如上文所述,【XX幻影】的效果应该就是“令人看见不存在的事物”。
我的理解就好比是诡术师释放了【无声幻影】,在NPC没有看破法术之前,就好比是德鲁伊在他面前释放了【石墙术】(或者说是没有声音的石墙术)
就像我前面举的例子,施法者在我面前创造了落石堵住了通道,从常识判断至少我应该不会作出“用弓箭射落石”的行为,因为这不符合“常识”。(当然让人去搬石头就符合了)
不知道我的这个理解是否存在偏颇?或者说有没有大佬可以分享一下别的看法?
2、“一个生物用其动作调查影像时,它可以进行一次对抗法术豁免DC的智力(调查)检定,以判定是否看穿幻象。辨出幻象的生物可以看破该影像,在该生物看来会透过影像看到其背后的事物。”这里面提到的“用其动作调查影像”具体指的是什么行为?
如果这里的调查单纯指进行智力推断的话,那么“去搬动石头”这样的纯粹物理交互不需要检定就能看破幻象,那么设置这一看破方式的意义又是什么?
如果这里的调查包含了“物理交互”,那似乎又与“物理交互”段落的意涵构成了冲突。并且单纯的物理交互使用智力检定似乎也不妥。
不知道各位大佬有没有什么明确的判断标准去界定“调查”这个行为呢?
3、“由于影像无法被碰到,任何与该影像进行的物理互动都会暴露其幻象的本质。”和“辨出幻象的生物可以看破该影像,在该生物看来会透过影像看到其背后的事物。”这两句是否存在因果或者递进关系?
意思是“如果所有生物都目睹了任意生物与幻象的物理交互,那就意味着所有生物都可以透过影像看到其背后的事物。”
又或者是“只有与该幻象进行物理交互的生物才能看破该影像,而对于其他生物来说仍然需要进行一个智力(调查)检定才能透过影像看到其背后的事物。”
最好还是在使用幻术法术时就跟GM完全表明意图,准确的说,最好是先表明意图,并询问“以这样的方式是否可行?”再做操作,正常的gm应该都能领会,即使gm觉得不妥也应该告知为什么、应该如何修正,这个过程也就是“对上电波”的过程。
如果gm完全不交流,认为这属于超游而拒绝透露任何信息后又不给过/直接忽视,那建议下次不要跟这种人跑团。
回到主题的话,我印象中是幻术这个东西的判定歧义从它最早在dnd中登场起就一直存在,而且“GM的裁决大于规则”一直都通行于任何团。
这个问题倒是启发了我一下,我干脆在我自己的私设的幻术法术里作为边栏直接写出来这个“如何使用幻术”好了。
自由幻术
许多的法术和效应允许角色自由设置幻术的具体细节,比如幻象术。
幻术类效果支持发散思维,利用幻术创造异想天开的战术。不论是给敌对指挥官创造一个王的幻像命令指挥官停战跑路,还是用具有一点实体的幻象创造铁处女将敌人关起来折磨——这就是幻术的玩法,也是这种法术的魅力。
然而,关于此类效应的使用一直存在歧义和争议,此处对此做出解释说明,以指导更好的方式使用。
玩家使用幻术
玩家从不享有高于GM的叙事权
玩家使用这样的效果时,不仅仅需要描述产生的幻象细节,更重要的是描述产生这个幻象的目的,
然后,由GM思考、判断这样做是否可行,如果不可行,是什么原因,GM也可以告知如何修改方式能够达成目的。
GM的判决不一定要求每次类似的场景都保持连续性,而且只有GM才能决定环境是否绝对相同。GM完全可以在下一次做出不同的判决,GM无需费心记住上一次这种情形是怎么判的,只需要每一次独立根据情形分析和判决即可。所以,玩家必须每一次尝试使用幻象都询问这样做是否可行,无论情形跟之前的判例有多相似。
玩家角色施展的幻象必须遵循幻象法术本身的效果产生数据影响,诸如伤害等,无法超出幻象的能力范畴。
GM使用幻术
GM享有超越于数据规则的叙事权
GM使用这样的效果时,直接描述幻象本应产生的效果,如果玩家角色没能看穿幻象,那么就如同幻象是真实一般的产生数据结算,但需要记下那些被欺骗角色遭受的哪些数据影响是由幻象造成的。
GM需要在描述幻象或结算幻象效果时留下一点点破绽,无论是简单直接还是极度隐晦。因为GM本身就是绝对的叙述者,如果GM完全不透露破绽的话玩家只会(也应当)将其当作真实,不存在意识到幻象的可能性。
在这些角色意识到这是幻象时,GM和玩家需要将这些影响逐一还原(或改为正确的数据结算,如果有的话,比如平台上不方便暗骰而导致展示的坠落伤害与实际幻象应该造成的伤害不符什么的)。
GM也需要一定程度遵循幻象本身能够产生的数据影响,比如无法造成伤害的幻象就应该无法造成伤害,等等。
当然,这个还原并不会追溯动作和投骰修正,也不会改变已经进行的掷骰的结果,所以幻术类效果在GM使用时确实能够比玩家使用时产生更丰富、更实际的数据效应。
2.还用解释么?这是一个专门的动作项,就是用动作去调查这个幻术——如果检定成了,dm可能会说“它观察这个幻术的周围,发现了落石与周围墙体有违和的重叠(穿模了)——'是幻术!我们被骗了!'那个邪教徒大喊着”,也可能会说别的,这也是取决于dm的
相反,对于玩家来说,你看到一个明显奇怪的落石摆在那边,在战斗外dm可能直接要求你过一次智力(调查),在战斗内大概率就是“如果要调查那个落石,你需要一个动作”。
是的,取决于dm。
第1问和第3问取决于DM我是能够理解的
(而且实际上我和我的DM没有任何矛盾,只是用这个例子来引出对于【XX幻影】的一些问题而已)
(并且由于我们的DM过于溺爱PL,而我是整个队伍唯一的幻术使用者,所以实际上反倒是我一直在主张缩减幻术系法术的使用范围来防止自己搞出一些让DM头疼的操作)
但是第2问你还是没有解决我的疑惑
我的疑惑主要在于“动作进行智力(调查)”和“直接物理交互”都是可以破除幻象的方法,但是“动作”和“交互”是两个完全不同收益(或者是风险)的破解方式。所以这个法术这么设计的意图是?
或者说对于玩家来说,如何判断自己这个幻象放出去是能消耗NPC的动作还是只能消耗一次交互?
思考了一下,确实是存在着无法“物理交互”只能智力调查的情形——例如创造“飞在天上的巨龙”以及创造一个在礼节上无法触碰的“王的幻像”
所以如果按照这个理解的话,智力调查只是在物理交互无法完成时的补充手段,那是否可以说【XX幻影】从设计意图上就不鼓励玩家使用这个法术作为“物理阻挡”?
不知道我这么理解是不是有失偏颇?
2.还用解释么?这是一个专门的动作项,就是用动作去调查这个幻术——如果检定成了,dm可能会说“它观察这个幻术的周围,发现了落石与周围墙体有违和的重叠(穿模了)——'是幻术!我们被骗了!'那个邪教徒大喊着”,也可能会说别的,这也是取决于dm的
相反,对于玩家来说,你看到一个明显奇怪的落石摆在那边,在战斗外dm可能直接要求你过一次智力(调查),在战斗内大概率就是“如果要调查那个落石,你需要一个动作”。
是的,取决于dm。
第1问和第3问取决于DM我是能够理解的
(而且实际上我和我的DM没有任何矛盾,只是用这个例子来引出对于【XX幻影】的一些问题而已)
(并且由于我们的DM过于溺爱PL,而我是整个队伍唯一的幻术使用者,所以实际上反倒是我一直在主张缩减幻术系法术的使用范围来防止自己搞出一些让DM头疼的操作)
但是第2问你还是没有解决我的疑惑
我的疑惑主要在于“动作进行智力(调查)”和“直接物理交互”都是可以破除幻象的方法,但是“动作”和“交互”是两个完全不同收益(或者是风险)的破解方式。所以这个法术这么设计的意图是?
或者说对于玩家来说,如何判断自己这个幻象放出去是能消耗NPC的动作还是只能消耗一次交互?
思考了一下,确实是存在着无法“物理交互”只能智力调查的情形——例如创造“飞在天上的巨龙”以及创造一个在礼节上无法触碰的“王的幻像”
所以如果按照这个理解的话,智力调查只是在物理交互无法完成时的补充手段,那是否可以说【XX幻影】从设计意图上就不鼓励玩家使用这个法术作为“物理阻挡”?
不知道我这么理解是不是有失偏颇?
就是文字歧义,这种事在dnd里见怪不怪了。
你可以这么理解,智力调查只是在物理交互无法完成时的补充手段。但也可以理解成智力调查包含了意识到可能是幻象的部分,因此必须先用动作成功进行智力调查后才能想到去使用物理交互检测幻象。
就和“魔法飞弹是骰一次伤害骰应用给多个不同目标,还是每个目标分别投骰”这种歧义一样,没人拥有绝对能说服所有人的解释,只能按各自的惯性理解去判。
第1问和第3问取决于DM我是能够理解的
(而且实际上我和我的DM没有任何矛盾,只是用这个例子来引出对于【XX幻影】的一些问题而已)
(并且由于我们的DM过于溺爱PL,而我是整个队伍唯一的幻术使用者,所以实际上反倒是我一直在主张缩减幻术系法术的使用范围来防止自己搞出一些让DM头疼的操作)
但是第2问你还是没有解决我的疑惑
我的疑惑主要在于“动作进行智力(调查)”和“直接物理交互”都是可以破除幻象的方法,但是“动作”和“交互”是两个完全不同收益(或者是风险)的破解方式。所以这个法术这么设计的意图是?
或者说对于玩家来说,如何判断自己这个幻象放出去是能消耗NPC的动作还是只能消耗一次交互?
思考了一下,确实是存在着无法“物理交互”只能智力调查的情形——例如创造“飞在天上的巨龙”以及创造一个在礼节上无法触碰的“王的幻像”
所以如果按照这个理解的话,智力调查只是在物理交互无法完成时的补充手段,那是否可以说【XX幻影】从设计意图上就不鼓励玩家使用这个法术作为“物理阻挡”?
不知道我这么理解是不是有失偏颇?
因为你用的法术叫无声幻影——你倒是看看魅影之力啊
看完你就知道为什么无声幻影可以物理破除了
无声幻影说到底只是一个1环,还是真的别给他一个石墙术的期望比较好